您的身体比医院昂贵的仪器更灵敏,早在大病发生之前就给您信号了,可惜有的人不懂得身体的语言,把问题给拖延了,把小病拖成了大病。这个表格中的症状都是大病形成前期身体给您的提示和预警。只要认真把这个表格填完,老刘就会告诉您,未来3个月、半年、甚至3年以后您身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,并给出应对建议。
找我咨询便秘的人多了,我发现有些人挺有意思的。
他们是奔着找“快速排便秘方”来的,其它都可以不管,只要能让他立刻、马上排出来就行;他们四处搜罗偏方,凡是在别人身上用着灵验的,他都要拿来试试。
这类人的结果当然是屡屡碰壁,为什么?因为他只看到了“便秘”这个“果”,而不明白背后的“因”。
中医看待便秘,讲究对原因的分析。我小时候,有个邻居是老中医,他用河流上行船,来解释便秘的原因。
他说,河流好比人的肠道,船好比是大便。人为什么会便秘?看看河上的船为什么跑不快就明白了。
河上水少,船就行走得磕磕绊绊;河结冰了,船自然没法开;河道淤堵,船就行得慢;河道太平稳,没有落差,船当然难以往前走。
因为很形象,我一下子就记住了。长大了才知道,他说的就是中医便秘的4种类型:热秘、冷秘、气秘和虚秘。再顽固的便秘,也逃不出这4个原因。
1、热秘型便秘(河里水少)
辛辣、煎炸食物吃多了,肠胃容易积热,燥热伤津,使大肠津液亏耗,大便滑不动,便秘就来了。大便待着长时间不出去,大肠就会“榨干”其中的水分,导致大便干结,就更难请出去了。
有朋友可能会问,怎么知道自己属于这类便秘呢?话说你自己最近吃的啥,心里没个数吗?烤、炸、辣等过于温燥的,羊肉等肥甘厚味的,劝你少吃。
另外,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佐证,面红肚胀、舌红苔黄、小便黄短、口干舌燥,如果这几点都对上了,那就八九不离十了。
除了与饮食有关外,中老年人,小孩子和阴虚体质的人,也容易出现热秘。
热秘怎么办?润水才能行舟,清热润肠的方法都可以尝试,平时多吃蔬果多喝水,补充大肠津液。
具体方子我就不介绍了,想要的可以单独找我。只要方向对了,就不怕路远。不然明明是“热秘”,却弄了个“冷秘”的偏方当成宝,岂不是南辕北辙。
2、冷秘型便秘(河结冰了)
你可以理解为:肠道太寒,大便被冻住了。
脾肾之阳不足,阴寒之气内结,寒邪侵犯肠胃,津液无法散布,导致肠燥津亏,形成便秘,这就是所谓的“冷秘”。
冷秘的大便,没有热秘那么干,特点是排便时间间隔长,大便量少,形状像羊屎,排出艰难。
冷秘型便秘的人,怕冷,手脚冰凉,舌苔白腻。
虽说这类便秘以中老年人居多,但在年轻人中也时有发生。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贪食寒凉生冷食物,或者是受凉后,便秘加重,那么很可能属于这类情况。
调理冷秘,就要想办法把大肠道中的那些“冰块”融化掉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补。
平时要适度运动,白天晒晒太阳,晚上睡前温水泡脚。饮食上要少吃生冷,葱、姜、蒜等有助于温暖脾胃,促进肠蠕动的食物可适当多吃。
3、气秘型便秘(河道淤堵)
前面两种情况,属于肠道津液少引起的,下面两种情况,则主要与肠道推力不足有关。
气秘型便秘的原因,通俗地说,就是大肠之气堵住了,向下的推力不够,推动不了大便往外排出。
大肠之气为什么堵住了?肝通于大肠,肺与大肠相表里,说到底在于肝气郁结,肺的肃降功能减弱。
我见过很多肝气郁结的人,他们常常给我诉苦,说自己排便无力。蹲了半个钟,累了一头汗,回头一看,才挤出一点点。
这种情况的人,有一些共同特点:心慌气短,疲倦乏力,舌淡苔白。久坐和思虑过重的人,容易得这类便秘。
气秘型便秘,可以用补中益气丸来补补中气。平日保持心情愉快,减少压力,避免久坐,适当运动。
4、虚秘型便秘(河道太平)
身体虚弱的人,各方面能量都低,就像河道没有落差一样,大肠的收缩和推动力不足,不能把大便推出,便秘随之而来。
多数女性朋友的便秘,都属于虚秘。有的人如厕时间久,上完大号后浑身乏力;有的人为了使劲排出,结果因为太干了,出现便血、肛裂、疼痛难忍。
虚秘又细分为血虚及阴虚。大病、产后、年纪大或者体质本来就弱的人,易患虚秘。这类人面色晦暗、心悸气短、口唇色淡。
调理虚秘,以滋阴补肾、养血润燥为大方向。滋阴补血的食物,如黑木耳、樱桃、黑芝麻、葡萄等可适当多吃,远离生冷、温燥之物。
再叨叨几句
便秘之所以难治,反反复复,就在于人们没有细究便秘的因。看了这篇文章,相信您已经比那些一味寻找“偏方”的人上了一个台阶,懂得根据病因“对号入座”。
不过,老刘提醒,便秘原因复杂,有时候是几种原因的叠加,另外,调理方案也要结合你的体质,考虑个体差异。因此,稳妥的办法,还是要咨询你的医师。
最后忠告两点:
1、中医便秘的辨证分型,着眼于大肠、肝、脾、肾等脏腑的协调,而不是只顾促进排便,一味地泻。如果你看到某音上,有谁说吃了他的东西,可以让你马上大便,一天上几次厕所的,劝你离他远点。
2、不要因为听说有人用了什么偏方治好了便秘,你就也要用。具体还得看原因,适合别人的,并不一定适合你。
声明:本文仅为科普文章或案例分享,不作为最终医疗建议。